2017年3月8日 星期三

2015-16「大學中文一」組 金獎《新亞尋「松」記》

新亞尋「松」記

馮濟琳 藝術系(一年級)

         從小總聽母親一臉回味的訴說大學回憶,其中少不了提及那新亞松果。逢秋,綠意猶盛的山路上鋪了滿地的松果,一陣風,猶如小刺蝟般窸窸窣窣的動起來。隨意撿起幾顆,皆是色澤飽滿、針葉均稱的,只待塗上一層厚厚的光漆,就能為聖誕節做好準備。然而當今年九月,我通過重重考驗,考進父母的母校,接踵而來的課業、陌生的同學、都令我無暇顧他,將松果的故事拋諸於腦後。

         再次想起這松果的契機是一同學──此君與我投契,相識兩月便成密友,也是緣分。十一月的天正好,秋意濃郁,人也感覺懶洋洋的,就在這樣的一個下午,她突然提議與我去撿松果,勾起了我童年對松果的想像。於是,童心未泯的二人就提著一個空塑料袋出發了。

         走下誠明館的樓梯,秋日黃昏餘暉顯得格外溫和,空氣中瀰漫著乾燥樹木的氣味,就連小草擺動的節奏也緩慢起來,彷彿整個新亞山林都陷入了香甜的午覺,慵懶的舒展著。身後的誠明館靜靜沐浴在斜陽之中,穿上了一件金色的外裳,牆身被隱藏在白漆裡的木紋此刻盡現,彷彿繡娘精心設計的花紋。前方的停車場只稀稀疏疏停了幾輛車,在這樣的時段,簡直成為了「行人專用區」,讓我們放心的穿過,走向新亞書院著名的圓形廣場。

這時灰白色的圓廣顯得空曠而廣闊,一點不見中港足球大戰時的人聲鼎沸。圓廣中心的圓形地磚向外放射直線,據說那個圓形的地磚正是老師授課的位置,學生則圍繞在外,這樣老師只要轉身便可以照顧到所有學生,象徵了做學問要包容每一把聲音,公平接受每一方的意見。抬頭環望,只見圓廣每一面牆上都鑲嵌上一排銅匾,刻著歷屆的新亞畢業生,也刻著書院走過的路,秉承的精神,在一片一片的新牌匾上交接傳承下去,此刻在正反射著銀光,閃閃生輝。

         一步一級的走上圓廣最高那層,後面就是孔草了。一片綠油油的草地,在通往餐廳與體育館的主要通道右邊,被一排叫不出名字的樹包圍著,成為一片遠離塵囂的淨土。在這裏,生活的一切壓力都被拒於「草」外,只餘下青草與泥土混合的濕糯氣味。坐在可以包容萬象的「萬象」之上,調皮的草兒會伸出濕漉漉的小手把露水塗在人們裸露的腳踝上,那感覺冰涼涼的,卻會有種溫潤從心底滲透而出。突然記起一個趣聞:某師兄故意逃掉一門自然教育課,只為獨自躺在孔草一個小時,最後因出席率不足而被迫重修,當時我一笑置之,現在想來,也許他是找到更好的老師吧,畢竟有什麼比起露天一宿更能體會到大自然潤物細無聲的奇妙呢?

         我們二人越走越慢,邊聊邊走,好不寫意,直到紅日漸漸隱沒在遠山,跟隨在後的影子被拉得長長的時候,我才一掂手中的空塑料袋:「啊!我們忘了撿松果!」「噢!」看著對方如夢初醒的表情,我們都忍不住笑了起來。看著快將轉暗的天色,我們決定還是要盡力一把,與時間競賽,誓覓「松」蹤!

如果你那天剛好經過新亞書院,你可能會發現夕陽落下的速度比往常慢了一點,你也可能會看見兩個瘋丫頭邊跑邊叫著「這邊這邊!」然後一頭紮進去草叢裡,揀來揀去半天不出來。你也許會覺得好笑,你也許會覺得疑惑,你也可能會會心微笑,因為你知道,這就是青春的樣子,有些事不為了什麼,卻仍然去做。


看著床頭已經曬好、塗上光漆的松果吊飾,我仍然能記起那天跟朋友一起「遊」新亞的時光。大學的時光很短暫,雖然我現在只是大一,但是我卻清楚的知道大學生涯已經過去了八分之一,因此我更要珍惜每一次與這所美麗學院的接觸,在有限的時光看更多、體會更多、製造更多回憶,寫好無悔兩字。我想,將來我看見這個松果吊飾的表情一定是跟母親如出一轍的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